2)第四百一十五章 美食_神级复兴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王世襄先生这种人面对王耀的邀请,都会说出‘老而不死是为贼’这种消极的话,让王耀确实很诧异。

  不过还好,王耀用一小段唱词点燃了老人心中的不甘。

  凭什么?

  “真是诛心之策啊。”启功先生看了看兴高采烈去厨房亲自下厨的王世襄先生,转头对王耀轻笑道。

  王耀嘿嘿一笑。

  “不过你也别太得意,没那么容易。”启功先生又笑着摇摇头,把手上的书递给他“抓紧看,这家伙收藏了很多孤本。”

  王耀眸子一亮。

  华夏是美食文化发达的文明,甚至都可以骄傲的不加上之一,影响了整个亚太地区不说,种类做法以及口味更是囊括整个西方美食,除非一些特殊当地食材的影响。

  而华夏自古也出了不少有名的吃货,比如大名鼎鼎的苏轼,东坡肉就不用说了,连说出‘君子远庖厨’的孔子也是个美食家。

  《论语·乡党》中有一段孔子对于美食的定义。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惟酒无量,不及乱。

  不撤姜食。

  祭于公,不宿肉。

  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言,寝不语。

  还有曹操,李渔,张岱等著名文学家也都是美食爱好者,

  食色性也,永远是不变的主题。

  而近代也有很多美食家,王世襄先生自然算是一个,被誉为当代京城第一烹饪圣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刚刚走出那十年阴影,曾经被打成右派的几位文学家,王世襄,吴祖光,汪曾祺,黄宗江,范用,黄永玉等人还组了一个社团,叫做‘好吃会’。

  老友们聚在一起攒局,每个人都带一道菜,而王世襄先生早年以一道简单的‘闷葱’独占鳌头多年。

  而这个‘好吃会’的前身,是一个叫做‘二流堂’的文人组织,里面有许多位为新龙国文化和艺术做出巨大贡献的先生们,在当年被打成右派,自嘲自己无所事事像个二流子似得,所以起了个这个名字。

  被誉为文艺界泥石流的汪曾祺大师对王世襄先生的闷葱到死都死念念不忘。

  这位华夏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文学大师为什么被起了个文艺泥石流的名头,主要是因为写作风格清奇,他的诗一般都是这样的。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

  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

  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