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六章 《墨经》_神级复兴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贱人’,就是一个底层平民,跟儒家那些贵族不一样,但是两者其实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差异。

  墨家当时力争的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平权’,墨家坚持弘扬,庶民于君子无差,墨家所有的典籍思想都是从庶民角度出发,因此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成为当时诸子百家中两大显学之一,甚至在孟子时代,墨家的学派还要比儒家更加昌盛。

  《墨经》,相对于其他诸子百家的经典,它的确是最为浅显易懂的。但是它虽然最为浅显易懂,它的内涵却极为深邃。它把深邃的本质蕴藏于简单的表层之内,汪洋恣肆地述说宗教、人生、管理、政治等方面的大智慧,使得庶民百姓的智商相对于世界其他民族与国家而言,最为接近统治他们的阶层,这不得不说是人类历史的一大人文奇迹。

  用现代的主义论来说,美帝坚持的民主,其实就是早期墨家的主义。

  但是也因为华夏文明的当时的特殊性,墨家最终在于儒家的斗争中落败,暗淡落幕,墨家落败后,所有门徒没有苟活于世者,剩下一些守经者,在完成经书的保护工作后,也殉道而亡。

  墨家的兼爱,非攻的思想,也在华夏大地上销声匿迹。

  此后华夏儒表法里,天下之言,不归儒,便归法。

  孟子的义道在某些方面是吸取了墨家的义,毕竟儒家是一个兼具百家之长的持续发展学派。

  东周末年以为墨家巨子孟胜为好友楚国阳城君守封,他与弟子一百八十三人无一后退,全部战死!

  弟子徐弱劝告孟胜,认为事已如此,死亦对阳城君无任何益处,且此举将令墨家损失惨重,更有可能“绝墨者于世”。

  孟胜却认为他与阳城君的关系非浅,若不死,将来恐怕没人会信任墨者,他会将巨子之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不怕墨者绝世。

  徐弱听了孟胜的话,先去赴死。

  孟胜令三个人传巨子之位于田襄子,然后赴死,跟随孟胜赴死者约有。

  三人转告田襄子继任巨子后,又要折返楚国与孟胜共同赴死,田襄子以刚接任的巨子地位命令三人留下,但失败。

  孟胜死前有个说法: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

  《吕氏春秋·去私篇》记:“墨者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惠王曰:‘先生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勿诛矣。’腹对曰:‘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王虽为赐,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遂杀其子”

  讲述的巨子腹的儿子杀人了,当时的国王觉得情有可原,不必追究,但是巨子腹认为墨家法规就是杀人者偿命,伤人者受刑,与谁的儿子没有关系,他作为墨家巨子如果不遵守规则,那么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